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详细内容
中国本土律所猛扑海外市场
来源:法治周末发布时间:2012年07月06日作者:

       (律师事务所)海外广泛布局是为做大,律师业务的全球化合作,是为做强。

  5月22日,盈科律师事务所英国分所在伦敦正式开业,来自中、英两国政商界、律师界、金融界以及媒体的近百名嘉宾出席了当天的仪式。

  这是盈科律师事务所继美国纽约、巴西圣保罗、韩国首尔、意大利维罗纳、匈牙利布达佩斯、波兰华沙、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等地之后开设的第10个海外办公室。同时,也是中国本土律所在海外设立的第26家分支机构。

  距今3个多月前的3月1日,中国最大的律师事务所金杜律师事务所与澳大利亚著名律师行万盛(MallesonsStephenJaques)之间的合作联盟正式生效。这项自去年即开始曝光、但仍然神秘而低调的合作,被业内专家评价为:不仅对中国法律市场影响深远,对全球法律服务业的意义也非同寻常。

  联盟后的金杜(King&WoodMallesons)拥有380多位合伙人和1800多名律师,全球共有21个办公机构,成为唯一将总部设在英美之外的全球最大的国际性律师事务所,并成为全球唯一一家在同一法律品牌下能够提供中国内地、香港地区、澳大利亚及英国法律服务的律师事务所。

  盈科和金杜代表了中国律师事务所海外拓展的两种模式,前者像匹“黑马”,以超常规方式开疆拓土,迅速扩张,短短两年多时间在海外8个国家和香港布局;后者符合律所主流发展路径,国际化专业人才精耕细作。而两者的国际化战略或许正代表着中国律所国际化战略未来的方向。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随着全球经济增长重心从欧美向亚太地区转移,中国企业“走出去”成为战略必然。中国企业与资本布局全球市场,为中国律所迎来了历史性机遇。而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法律服务市场停滞不前,欧洲深陷欧债危机,英美律所正积极通过扩大在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的业务规模来提升赢利能力。英美律所更加积极地寻找中国本土的合作律所。

  在这样一个全球化和国际律所战略转型的双重背景下,中国本土律所开始提速海外布局。以金杜、盈科、中伦、国浩、大成等为代表的中国重量级本土律所通过并购联盟、合资与加盟等方式快速扩张、布局海外,以自身的国际化为客户国际化战略服务。

 

本土律所国际化布局


  据司法部统计,目前有350多家国际律师事务所在中国大陆建立了分支机构,而中国本土律所只有不到20家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

  作为后起之秀的盈科,近年来以超常规的速度大规模扩张:2009年12月底时,该所拥有312名律师、近500名员工,没有开设分所;经过最近两年半的迅速扩张,截至2011年年底,盈科已在国内设立15家分所,拥有执业律师人数超过1600人,员工总数近3000人。

  与此同时,盈科通过吸引海外小型独立律师事务所加盟与合资的方式,积极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该所相继在香港、台湾、美国(纽约)、韩国(首尔)等9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办公室及合作办事处。2012年,盈科还计划在洛杉矶、芝加哥、莫斯科、约翰内斯堡、阿联酋迪拜、悉尼等地设立海外机构,初步形成盈科所覆盖全球的法律服务体系。

  盈科伦敦分所的建立,不仅对于盈科的国际化,对于中国律所的国际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英国是中国企业重要的海外投资目的地。“欧债危机”的加重和伦敦奥运的巨大“遗产”商机给中国企业走向欧洲提供了绝好时机。盈科律师事务所主任、全球合伙人梅向荣在5月22日的开幕仪式上称,如何熟悉当地的投资环境、政策法规和发现商机,是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也为中国律所的国际化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盈科致力于为英国企业提供进入中国市场的法律服务,为外商企业的投资打开畅通的渠道。

  与大多数中国律所推行的业务提成制和“加盟店”形式不同,金杜在1993年成立之初,实行的就是一体化管理、业务互补、资源共享的合伙制。2011年下半年,金杜与来自澳大利亚的万盛达成合作协议。金杜所主任、全球合伙人主席王俊峰认为这是“中国律所国际化发展中的里程碑事件”。这一并购案,引发了国际舆论的普遍关注。《华尔街日报》、《亚洲金融》、道琼斯纷纷发表评论文章。《华尔街日报》评论称,这笔交易将成为不涉及美国或英国律所的最大的全球律所合并案。这次并购极大地改变了全球法律行业格局,将打造亚太地区首个世界一流法律品牌。

  万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富勒(StuartFuller)说,此举是对亚洲经济实力以及中国在该地区发挥重要作用押下的赌注。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打造一家总部设在亚太地区的真正全球化的律所。富勒将在合并后的律所担任全球执行合伙人。

  联盟后的金杜以一站式的综合法律服务与跨境交易能力见长:金杜在2012年第一季度全球并购法律顾问排名中跃升至第三位,在同期欧洲并购法律顾问排名中也位居第三。

  在《美国律师》(AmericanLaw—yer)最近的(2011年)全球100大律师事务所排行榜中,万盛以4.525亿美元的年收入位居第75位。金杜与其联盟后如果继续参与这一排名,在2012年有望成为首家跻身于全球前50名的中国及亚太区律所。

  在和万盛联盟之前,金杜2004年就开始启动与香港律所夏佳理方和吴正和律师事务所的合并。金杜与日本三宅山琦律师事务所联营建立了分支机构,2007年11月,金杜与澳大利亚GILBERT+TOBIN在悉尼正式宣布结成战略联盟。并于2008年9月在纽约设立了办事处。同年,金杜吸纳瑞士法隆律师事务所(SGFafalen)创始合伙人塞尔热·法隆为金杜合伙人,这一行动还一度被英国《金融时报》误读为金杜准备收购法隆律师事务所。

  事实上,中国律所的国际化最早起源于1993年。当年君合律师事务所周晓琳律师取得了纽约律师执照,君合随后在纽约开设分所。截至2002年,共有19家中国律所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吴正和律师称之为中国律所进军海外的开端。而中国律所真正开始国际化布局是在2008年以后。

  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律师事务所之一,中伦现在东京、香港等地设有办公室。2011年2月,原路伟国际律师事务所北京办事处主管合伙人吕立山(RobertLewis)加盟中伦,担任该所国际管理合伙人。吕立山协助管理合伙人张学兵协调中伦的国际化战略,推动该所国际合作和业务拓展。为了加强跨境法律服务实力,中伦近年来从外资律所引进的资深律师还包括伟凯(White&Case)、中国税务主管合伙人倪勇军、富而德公司业务合伙人城铭志。2012年2月,中伦成立伦敦分所,成为该所在海外成立的第三家分支机构。

  而国浩律师事务所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公布后,与在香港享有盛誉的胡关李罗律师行(WooKwanLee&Lo)在2004年8月签署联营协议———这是内地与香港两地大型律所的首次联营。2012年3月,国浩通过与巴黎孙涛律师事务所战略合作,成立国浩巴黎办公室,拉开了国浩国际化发展序幕。

 

国际竞争的优与劣


  与中国本土律所从2008年起开始海外布局相对应的是,从2008年1月起,英美大牌律所纷纷开始将目标瞄准亚太地区,并购交易更是在2011年进入“井喷”状态。

  2008年1月,美亚博国际法律事务所(MayerBrown,总部位于芝加哥)与香港本地最大的律师行士打(JohnsonStokes&Master,简称JSM)合并,成为一家在欧美与亚洲市场均处于领先地位的全球性律所。

  2010年5月,英国排名前十的路伟(Lovells)律师事务所和美国排名前十的霍金豪森(Hogan&Hartson)正式合并为霍金路伟(HoganLovells),成为全球法律界首个跨大西洋的“对等合并”。

  2011年11月,英国律师行其礼(Clyde&Co)与博礼祈律师事务所(BarlowLyde&Gilbert)宣布合并,成为英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律所并购交易。

  2012年4月,年利达与澳大利亚律师行安德慎(AllensArthurRobinson,简称AAR)宣布自5月1日起建立排他性的合作联盟:双方不会合并,将在中东、印度、印尼、越南等地组建一系列合资律所。

  法律业咨询公司AltmanWeilInc.的统计显示,2011年全球法律服务业发生了超过60起并购交易,是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较2010年上升了54%;业内专家预计并购的上升趋势在2012年仍会延续。

  与英美老牌大所相比,无论是规模、人才还是综合影响力和收入,中国本土律所都有相当大的差距。

  “律所服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种服务主要靠积累,靠客户口碑、靠长期的声誉。年利达花了几十年才形成目前的全球法律服务网络,形成一套相对统一的标准。”在英国老牌律师事务所年利达(Linklaters)中国区主管合伙人方健接受法治周末采访时说,尽管中国本土律所到海外开了分支机构,但是在短时期内,客户很难会选择一家不熟悉的来自中国的律所。而英美老牌大所就不一样,他们通过长期服务已经形成了一套服务标准。客户找到年利达,就是找到一种服务能力和标准,不一定非要找哪个律师。而这方面,中国本土律所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年利达高级合伙人Peter和法治周末谈到,目前,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交易中,中国本土律所扮演的主要角色仍是中国企业的国内法律顾问。英美律师行凭借其熟悉母国法律法规、丰富的全球并购经验、庞大的全球网络与广泛的行业资历,在中国企业的海外资本市场融资、银团贷款、兼并收购等大型跨境交易中,远比中资律师行占据主导地位。

  在金杜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宁宣凤看来,尽管中国本土律所开展了一些海外业务,但真正能够承担起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业务咨询,并提供高质量的投资法律风险评估服务的本土律所依然屈指可数。另一方面,在当前的国际业务和海外交易中,包括央企在内的大型中国企业,大多更倾向于雇用国际知名的法律顾问,如美国的“白头鞋”律所(WhiteShoefirms,指位于纽约市和波士顿、服务世界500强公司的顶级律所),或是英国的“魔力集团”律所(MagicCirclefirms,指英国五大老牌顶级律所)。即便是在中国本土市场,国际知名律师事务所如年利达、霍金路伟、众达、富而德等,也在上海、北京、香港等地开设了办事处,抢占中国市场份额。

  当然,中国本土律所也有自己的优势。“我们比国际律所更加熟悉中国企业的文化,懂得如何为中国企业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盈科所主任梅向荣告诉法治周末,盈科的海外机构都是“本土管理层+当地资深专家”,针对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本土律所在企业文化、行为方式等方面会更加了解,能够提供更加细致的服务。

  “除了吃透当地法律,去海外投资更要求我们对不同国家的政治、文化、道德等环境有深入认知,还与一些国家的著名律所建立了合作律所(律所联盟)。中国律师‘走出去’了,中国企业‘走出去’才安全。”梅向荣说。

  而金杜高级合伙人宁宣凤认为,像金杜这样的本土律所,绝大多数律师都毕业于国内外著名的法律学府,或具备在国际知名律师事务所工作或执业的经历,他们对于国际法及具体实施操作的熟悉程度,与国际大所不相上下。同时,金杜、盈科、中伦等律所在发展过程中也非常重视积累与国际律所、境外当地律所的关系,使用当地人才。

 

本土律所国际化的明天


  中国本土律所海外布局既是全球化大背景下的战略选择,也是法律行业竞争倒逼所致。按照中国入世时签署的协议规定,2016年以后,中国的法律服务业全面向国外开放,也就是说任何国籍的人都可以参加中国的司法考试,成为中国的执业律师。一批先知先觉的律所精英早已意识到,到那个时候国内竞争市场会更加激烈,而全球化环境下中国企业海外扩张正在加速,到了走向海外,攻城掠地的时候了。

  早在2006年,时任路伟国际律师事务所北京合伙人吕立山在北京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上曾预测,目前中国法律服务市场规模是20亿美元,10年后这个数字将有望达到200亿美元。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中国法律服务市场的规模已经做到60亿美元。而即便达到200亿美元,也不及英美前十大律师事务所的收入规模。

  去年12月,金杜律师事务所主任王俊峰当选新一届全国律师协会会长,做大做强一批律师事务所已经写入本届全国律协的工作重点。而全球化布局无疑是做大做强律所的必由之路。

  海外广泛布局是为做大,律师业务的全球化合作,是为做强。

  对于中国律所而言,盈科的国际化战略似乎更有借鉴意义。盈科律师事务所国际业务部主任杨琳介绍,盈科的国际化战略,首先是在中国企业投资的热点国家直接投资设立独立的海外分支机构。在选择海外分支机构地址的时候,很多律所会选择美国和欧洲,这是全球经济最发达地区。但是盈科在去美国和英国之前,首先布局的却是巴西。

  杨琳说,巴西在全球国土面积是第五大,在南美洲最大,并且在南美的经济实力也是居首位。此外,巴西还拥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它的政府奉行自由贸易的原则,在巴西几乎所有的外国投资者在那边都可以享受到国民待遇。巴西还将举办下届奥运会和世界杯,必将成为中国企业投资的热点国家。盈科恰好有一位实习律师在巴西执业,在他的帮助下盈科对巴西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

  盈科巴西所是巴西乃至整个南美洲设立的第一家中国律所。盈科巴西分所于2011年8月在巴西全程接待了中国国际商会组织的赴巴西考察团,考察团的成员包括中铁建、中国普天、TCL等大型企业。盈科巴西分所不仅安排了考察团成员与巴西商业伙伴的会议,更是安排了与体育部、电子信息部、国防部等多位部长和官员的会见。目前,中铁建在巴西的合作项目正是通过盈科协助来实现。

  《财经》杂志撰文指出,回顾全球法律服务业过去100年来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美国律师事务所如今强大的实力与领先的市场地位,与华尔街投行的综合优势以及美国企业的全球扩张密切相关。而中国律所的海外征途,最终也必然与中资投行、中国企业“走出去”与国际化的成败息息相关。